
记得小时候总蹲在灶台边看我妈蒸馒头,那时候就觉得奇怪,明明都是面粉加水揉的,为啥我家蒸出来的馒头总比邻居家的白净些?凉了也不硬邦邦的,掰开时能看见细密的小气孔,嚼着还有股淡淡的麦香。
后来自己成家了,学着蒸馒头才发现这里面藏着小门道。头回试的时候,面发得倒是挺膨松,可蒸出来的馒头表皮皱巴巴的,像老太太的脸,凉透了更是咬不动。我急得给我妈打电话,老太太在那头笑:"傻闺女,揉面时顺手滴点油进去啊,你当我当年白给你爸当学徒呢?"
这话我记在了心里,第二天就照着试。倒不是啥金贵的油,就用家里炒菜剩下的菜籽油,装在小瓷碗里,等面团揉到光滑了,倒上小半勺,手掌心搓匀了再接着揉。说来也怪,加了油的面团像活过来似的,原先总粘在案板上的边角,这会儿顺着掌心的力道就卷成了团,揉起来都省劲儿。
等面团醒发好,揪成小剂子的时候更明显。没加油的面团揪开时边缘会裂,加了油的就不一样,截面光溜溜的,像被抹了层薄霜。我学着我妈的样子,把小面团在案板上滚成圆球,指尖轻轻压一压,表皮立马能弹回来,那手感,比摸小猫的毛还舒服。
上锅蒸的时候也有讲究。水开了再放蒸笼,盖盖子前我总忍不住掀开看两眼,面团安安静静地躺在笼布上,油亮亮的表皮透着点粉白,像刚剥壳的鸡蛋。蒸到二十分钟关火,别急着开盖,焖三分钟再掀,不然冷空气钻进去,馒头准会塌下去。
第一次成功的时候,我举着馒头给我家那口子看,他正趴在沙发上刷手机,扭头瞅了一眼,嘴里嘟囔着 "不就个馒头嘛",结果咬了一口就坐直了,含混不清地说:"哎?这味儿不一样啊,咋带点滑溜溜的劲儿?"
其实这滑溜劲儿就是油的功劳。面粉里的蛋白质遇到油,就像给面筋穿了层保护膜,蒸的时候热气不容易把表皮 "烫" 皱,还能锁住面团里的水分。我后来试过用橄榄油,味道更清爽些;用黄油的话,蒸出来带着点奶香味,孩子特别爱吃。不过要说最对味的,还是老家带来的菜籽油,那点淡淡的香味,总让我想起小时候趴在灶台边的日子。
有回邻居张婶来串门,看见我蒸的馒头直咂嘴,说她蒸的总发僵。我把加油的法子告诉她,她还不相信:"和面就该清水揉,加油不是瞎折腾吗?" 结果第二天一早就在楼道里堵我,手里拎着一兜馒头,红着脸说:"还真让你说中了,我家那口子今早吃了仨,说比外面买的软和。"
现在我蒸馒头越来越顺手,有时候还会在面团里掺点南瓜泥、紫薯泥,加了油的馒头连带着果泥的甜味都更柔和。孩子放学回来,书包都没放下就抓着吃,嘴角沾着面渣,还举着半个给我看:"妈妈你看,这个像小太阳。"
其实做饭这事儿啊,真没啥难的,有时候就差那么点小窍门。就像这揉面时的一勺油,不值啥钱,却能让普通的馒头变得不一样。你要是也爱琢磨面食,不妨试试,说不定也能蒸出带着自家味道的软香馒头呢。
对了,要是你试了这个法子,记得来告诉我成没成呀。顺手点个赞留个关注,祝咱日子都像这刚出锅的馒头,热乎又暄腾,发财小手点一点,好运肯定来不断呀。